close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 作者: 楊艾俐,出版社: 天下文化,出版日: 2015 年 1 月 16 日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內容簡介:



它是台灣二次政黨輪替的起點

也開啟台海兩岸新的一頁

更關鍵的是,經歷了近年來全球及台灣

最大的危機與天災、人禍

這478天,天天是關鍵


2008年5月20日,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洗禮。在總統馬英九邀請下,劉兆玄毅然承擔起行政院院長的大任,共計478天。

這短短的478天,台灣不僅經歷二次大戰後世界金融最劇烈的動盪,還遭逢史上最大的八八風災。劉兆玄在風雨中穩健掌舵,推動的幾項政策都在對抗金融風暴中產生關鍵的作用,他並開啟台海兩岸直航及ECFA初擬的新篇章。回顧當時許多關鍵性的決策,對穩定台灣社會與經濟有著重大貢獻。

近年來,國內媒體生態丕變,習慣批評,卻少有建言,公眾人物的每一個舉動都被放在放大鏡下審視,嘻笑怒罵,鮮少討論正經政策。作者楊艾俐秉持新聞記者重視客觀、追求真相的責任,深入採訪,一探劉兆玄內閣團隊的運作。

本書聚焦於因應全球金融海嘯、振興經濟、兩岸直航、八八風災等重大事件,可以當做歷史(雖然有些短暫)來讀,也可當做故事(因為這478天充滿戲劇性)來讀,更可當做公共政策來讀。

【名家推薦】

「在關鍵的時刻,有關鍵的人,為國家做了關鍵的事,是台灣之幸。兆玄兄的任期雖不長,已在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。」

──蕭萬長(前中華民國副總統)

序跋:



後記478天──天天是關鍵


二○一三年初,我在偶然機會碰到劉兆玄。他提起,幾位《中國時報》集團的資深記者有感於劉內閣在一年三個多月任期內命運多舛,卻能劍及履及,克服艱困,應該記載下來。他並提及,幾位記者所蒐集的資料相當完備,但必須有一人彙總,問我願否擔綱。

我有些遲疑。新聞記者重視客觀,不能為一黨一派一人講話;但是記者也有追求真相的責任。記得在二○○八年,劉院長剛組成內閣,國內媒體習慣地一味批評,卻少有建言。每一個新閣的舉動都被放在放大鏡下審視,嘻笑怒罵,少有討論正經政策。

從劉兆玄任交通部長後,我就開始採訪他,算算也有二十年。他以敏銳聰慧著名,怎麼想,也不至於如媒體所呈現的形象。這次經他一提,本著追求真相的好奇心,我真的想採訪個水落石出;他那近十六個月的內閣團隊到底如何運作?他們的建樹在哪?有沒有辜負當時投國民黨一票的選民?於是有了這本書的誕生。

這四七八天的確關鍵。它是台灣二次政黨輪替的起點,也開啟台海兩岸新的一頁(兩岸直航及ECFA的初擬)。更關鍵的是,經歷了近年世界及台灣最大危機、也是天災(八八風災)及人禍(金融海嘯)。我有深刻體驗,相信全台灣人民也都有深層體驗。

對身為台灣小市民來說,在金融海嘯滔天巨浪中,劉內閣最讓人有感的是存款全保的政策。也就是政府保障全體人民在銀行裡的存款。這一決策穩住了惶惶人心,安定了企業踉蹌的腳步。我有幾個在美國的朋友,本已買好機票,準備回台灣處理銀行存款(因為原來的規定是每家銀行只有存保一百五十萬,超過此額度的存款戶必須把錢疏散到其他銀行,才能得到保障)。聽了劉內閣的宣布後大為安心,趕緊退票,安心待在美國。

而新加坡、韓國、香港看到台灣如此做,一方面覺得有例可循,另方面害怕資金會流往台灣,也緊接著宣布存款全保,於是整個東南亞金融安定下來。在台灣的國際孤立中,能發揮此種作用,著實不易。

在八八風災中,全台灣將近三分之二土地受到影響。劉兆玄率領閣員,駐守第八軍團營區兩個星期,展開他一天十六小時的籌劃,執行救災事宜,完成初步救災工作。

劉兆玄不但要災民安居,還要居民樂業。也就是不僅安頓他們的住,也要安頓他們創傷的心靈。五年後,我到高雄去採訪當初的災民,看見整潔可人的小小連排透天厝,旁邊植著萋萋草木,枝葉葳蕤。他們說:「不要再叫我們災民,我們已是此地的居民。」很多人感念當初是劉院長堅持要建永久屋,他們才能生根與此。永齡基金會投資的農場鍾董事長拉著我,問劉院長的地址,他希望寄些那裡種的有機蔬果,給劉兆玄嚐嚐。

這本書聚焦於因應全球金融海嘯、振興經濟、兩岸直航、莫拉克八八風災等幾件大事,可以當做歷史(雖然有些短暫)來讀,也可當做故事(因為這四七八天充滿戲劇性)來讀,更可當做公共政策來讀,了解政府每做一個決定,是要多麼謹慎、決策背後有些什麼出發點?有什麼不周全處,對人民未來影響如何?

在台灣普遍政治冷感的氛圍下,德國政治學者漢娜.鄂蘭早在一九六○年代就主張:政治參與不是民主社會中公民的消極負擔,而是人們創造歷史的積極權利。政治活動也不只是虛偽狡詐、合縱連橫,而是人類顯現一己真性的活動。

至今,劉兆玄與大部分閣員已雲淡風輕,展開人生另一階段。但我訪問時,總是聞得出他們淡淡的失落感。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llard5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